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行測語句銜接題的解題技巧篇一
例1: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級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經意識到塑料無孔不入,人類依然對其無限依賴。目前,世界范圍內每年消耗5000億個塑料袋,每分鐘有100萬個塑料瓶的銷量……研究顯示,人類活動與垃圾排放,讓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體積大的最終會分解為微粒。而人們一度認為無比純凈的海冰中,已有數以萬億計的塑料微粒——每立方米海冰含240個塑料微粒,這一密度約是大太平洋垃圾帶塑料微粒的2000倍。分析認為,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復雜,而因海冰消融釋放出的塑料微粒,將輕易“攻占”深水區域,被海洋中的濾食性動物吃掉,存留在它們體內,再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
a.海洋塑料垃圾將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
b.塑料微粒將在整個食物鏈中不斷循環
c.北冰洋的塑料垃圾數量超過人們的認知
d.海洋垃圾問題需要引起人們極大的重視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類對塑料產品依賴嚴重,然后說明人類活動與垃圾排放讓大量塑料涌入海洋,最后說明塑料垃圾被分解成巨量微粒,污染了海洋環境,且會存留在濾食性動物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由此可見,文段主要說明海洋塑料垃圾將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對應a。b項偷換概念,文段提及的是“塑料微粒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而非“不斷循環”,排除。c項無中生有,文段只提及“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復雜”,其“塑料垃圾數量”無從得知,排除。d項擴大概念,文段論述的是“海洋塑料垃圾”而非“海洋垃圾”,排除。故本題選a。
加上標點符號,這道題共274個字,并且表述比較晦澀。但結合尾句就能較快理解文意,選擇正確答案。
行測語句銜接題的解題技巧篇二
在行測考試中,很多同學在備考時往往一心撲在主旨題和細節題上,對于語句表達中的語句銜接和語句排序題不以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類題目并非測查重點,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學們在應對這類題目會有些束手無策。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走進語句銜接題,怎樣分析我們手中有題目和選項,從中破解出“優解”。
在作答語句銜接題時,很多同學毫無章法,憑著一時的感覺看哪個順眼,認為自己讀的挺通順就做出選擇,而忽視了文段分析的重要性。作答這類題目要注意,我們要選的是原本在文段中呈現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不能銜接進去太突兀,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選項和題干話題一致的角度入手去破題,畢竟銜接的緊密性是我們要關注的。
【例題】從化學的角度說,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間的中低溫燃燒情況下,會釋放出十幾種呋喃類物質,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質統稱為“二噁英”。通過實驗發現,焚燒的溫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會產生二噁英。這就要求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次啟用,持續穩定運行,不能頻繁停爐。如果停爐,在降溫過程中,溫度從820度到320度之間的時間必須控制在三秒鐘內,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處理得當,發電時帶來的“二噁英”問題基本上可以解決
b.考慮到環境成本,現在世界各國已很少使用焚燒法處理生活垃圾
c.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實現有賴于焚燒爐高效穩定的運轉
d.在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時應采用精密的時間控制技術
【解析】正確答案:a。這道題目有很多同學情急之下會選d,因為在所以之前看到文段提到了“時間必須控制在三秒鐘內”就選擇了d項的時間控制技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道題的行文脈絡,首句說高分子材料在320度-820度燃燒會釋放出二噁英,接著通過實驗發現,溫度控制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不會產生二噁英。有了這個發現之后對我們的應用是不是就有價值啦,就要求我們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運行,不要頻繁停爐。又說如果停爐把時間控制好,都不會產生二噁英,這一句話是概括起來就是說穩定運行加上時間控制可以防止二噁英合成,那么文段最后劃線處要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處理得當二噁英問題不會產生,應當選擇a項。b提到很少使用焚燒處理垃圾,顯然跟文段討論的垃圾焚燒情況相悖。c提到的是焚燒爐的穩定運行,d提到的時間控制技術,都是前文不產生二噁英的一種處理方式,不適合作為對前文的總結。
遇到語句銜接,要把握好文段的話題,分析清楚文段的敘事邏輯,這樣才不會被某一句話迷惑而誤選。
行測語句銜接題的解題技巧篇三
在行測考試中,很多同學在備考時往往一心撲在主旨題和細節題上,對于語句表達中的語句銜接和語句排序題不以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類題目并非測查重點,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學們在應對這類題目會有些束手無策。接下來家就帶大家一起走進語句銜接題,怎樣分析我們手中有題目和選項,從中破解出“優解”。
在作答語句銜接題時,很多同學毫無章法,憑著一時的感覺看哪個順眼,認為自己讀的挺通順就做出選擇,而忽視了文段分析的重要性。作答這類題目要注意,我們要選的是原本在文段中呈現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不能銜接進去太突兀,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選項和題干話題一致的角度入手去破題,畢竟銜接的緊密性是我們要關注的。
【例題】從化學的角度說,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間的中低溫燃燒情況下,會釋放出十幾種呋喃類物質,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質統稱為“二噁英”。通過實驗發現,焚燒的溫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會產生二噁英。這就要求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次啟用,持續穩定運行,不能頻繁停爐。如果停爐,在降溫過程中,溫度從820度到320度之間的時間必須控制在三秒鐘內,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處理得當,發電時帶來的“二噁英”問題基本上可以解決
b.考慮到環境成本,現在世界各國已很少使用焚燒法處理生活垃圾
c.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實現有賴于焚燒爐高效穩定的運轉
d.在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時應采用精密的時間控制技術
【解析】正確答案:a。這道題目有很多同學情急之下會選d,因為在所以之前看到文段提到了“時間必須控制在三秒鐘內”就選擇了d項的時間控制技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道題的行文脈絡,首句說高分子材料在320度-820度燃燒會釋放出二噁英,接著通過實驗發現,溫度控制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不會產生二噁英。有了這個發現之后對我們的應用是不是就有價值啦,就要求我們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運行,不要頻繁停爐。又說如果停爐把時間控制好,都不會產生二噁英,這一句話是概括起來就是說穩定運行加上時間控制可以防止二噁英合成,那么文段最后劃線處要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處理得當二噁英問題不會產生,應當選擇a項。b提到很少使用焚燒處理垃圾,顯然跟文段討論的垃圾焚燒情況相悖。c提到的是焚燒爐的穩定運行,d提到的時間控制技術,都是前文不產生二噁英的一種處理方式,不適合作為對前文的總結。
遇到語句銜接,要把握好文段的話題,分析清楚文段的敘事邏輯,這樣才不會被某一句話迷惑而誤選。
【本文地址:http://www.nehjyms.cn/zuowen/217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