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篇一
1.理解本課生字,能讀寫下列詞語:裹著、渺小、范圍、恩賜、慷慨、濫用、枯竭、貢獻、威脅、目睹、和藹可親、晶瑩剔透、相互交錯、生態災難、生態環境。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4.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
教學掛圖
搜集地球相關資料,如:地球遭破壞的一些數據,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課件展示地球美麗的面貌)孩子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個晶瑩的球體,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人類唯一生存的家園──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只有一個地球》,生起讀課題。
生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溝通,
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二)熟讀課文
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有限、目前人類無法移居)
2.記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發出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聽到這些,你有什么疑問?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寫地球可愛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讀讀。
4.同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明白課文內容。
(三)重點練習,品讀感悟
1.讓學生感悟到地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1)首先讓學生找到能表現出地球可愛的句子,自己讀一讀,然后教師引導──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現了一個裹著水藍色的“沙衣”的晶瑩透亮的地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麗,那么親切,讓學生把地球的美讀出來。接著讓學生再深入理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的比喻意義。文中把地球比作母親,說明地球給人類生命,把地球比作搖籃,說明地球哺育我們成長。這樣,學生再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么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時,就能對地球母親的喜愛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讀中。(邊讀邊想象地球的樣子)
(2)讓學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師先演示──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情況,讓學生只覺地球的渺小,接著讓學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數據和有關的比喻,理解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最后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
2.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可愛,同時又是那樣容易破碎。課文的哪些部分寫出了地球母親容易破碎?
3.仔細閱讀第三、四自然段,認識人們無節制地開采和破壞所造成地后果。
(1)請大家讀讀第三、四自然段,說說這部分讓你看到了怎樣的地球?
(2)是誰造成了地球的這些變化?請用文中的話告訴我們!
a.理解“地球是無私的……枯竭”這句話。抓重點詞“不加節制”體會人類地自私。
b.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指導讀出氣憤、可惜等語氣)
c.理解“人類生活所需要的……威脅”這句話,明白“本來”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嗎?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態災害”嗎?舉例說說。
(4)教師出示“全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讓學生感受我國環境狀況。
(5)看!所有一切的生態災害都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給人類的行為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誰能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好這段。(補充學生課前搜集到的地球實破壞的相關資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四)布置作業:
進一步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我國資料和環境狀況。
只有一個地球
美、小
自然資源有限
不能移居別處
精心保護地球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篇二
【教材分析】
本課從從地球的資源狀況和在宇宙中的地位兩方面,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又被不加節制的開采或隨意損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自然資源的枯竭的威脅。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本文語言樸實、流暢自然,清晰的說理,又飽含深情。尤其在表達方面,本文注意用詞的準確性,行文十分嚴謹,知識性較強。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相關詞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過調查地球的資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關信息,讓學生具備查找資料補充課文內容的能力。
3、通過各種方式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4.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5.是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復習昨天學習的生字詞。
2,交流我們查找的有關地球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你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球?
2、交流:
誰來說說:“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地地球?”
3、快速閱讀,畫出課文中能概括介紹地球特點的句子。(即宇航員的感嘆)(可愛,易碎)
三、精讀感悟,品賞悟情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宇航員會有如此感嘆?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想記下自己的`疑問。(理解地球的可愛)
2、交流點撥,讀中感悟:
⑴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好嗎?
(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⑵抓住晶瑩透亮這個詞來想象地球的美,這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愿意讀給我們聽嗎?
⑶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補充,要敢于說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有不同的讀法。
水藍色“沙衣”──很美 。
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
⑷真美,我仿佛跟隨你們來到了無邊無際的太空,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引讀。 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地球。
⑸說起地球的美,你還想讀讀哪個句子?
生:第一段第二句。
⑹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讀來抒發你現在的情感呢?自己試試吧。
學生自讀這句話。
⑺誰還來讀讀,讀出你體會到的情感?
你為什么這么讀,能談談嗎?
從你的朗讀還有你的表情都有一般濃濃的味道。我看好多同學的臉上都露出了躍躍欲試的表情,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好嗎?(課件:出示一、二句。)
你們的朗讀都讓我陶醉了。我們每個人都已經從地球的美感受到它的可愛。
⑻你們還從哪里也能感受到地球的可愛?
⑼你覺得地球可愛在它的無私,可愛在它的慷慨。
⑽知道慷慨的意思嗎?地球媽媽都慷慨的向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誰能讀讀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⑾你還知道地球媽媽向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嗎?(交流資料)(理解地球的易碎)
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實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于外觀,更在于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⑿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地球,這就是人類的母親。是她,無私地養育著我們;是她,精心地保護著我們。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美麗壯觀;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們的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出了悲慘的哭聲。
出示錄像:
濃煙,伐木,焚燒,亂倒垃圾,隨時意排放大鏡,獵生物。發揮課件的情境功能,從領悟到激。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靜態單一的課堂諸如了新鮮的火力,錄象極具震撼力,它既是文本的拓展,又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同時與開課時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麗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⒀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
交流:樹被砍伐了很難受;一股股黑煙,污染藍色的天空;河水被污染了;斧頭砍在樹上就像看到地球媽媽的筋脈上。 (同學們都受感染。)
⒁看到美麗可愛的地球媽媽如今已傷痕累累,我們禁不住心疼、心酸,我們禁不住傷心落淚,我們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員發出的那句感嘆:“地球太可愛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課件出示這句話)
⒂地球易碎的原因在哪呢?課文中寫了嗎?
再讀讀這一個自然段,大家還能想到什么?
學生讀第四段。誰來說說,你想到了些什么?
交流:裝修,做家具,使森林受到破壞。
我看到了我周圍的人都把舊電池亂扔,污染水資源。
我看到人們買菜用塑料袋裝,環境受到污染。
大氣污染,臭氧層空洞。
⒃那你們怎樣看待人類的這些行為呢?(可恥)
這個詞用的好,就用一個詞來形容人類的行為。
⒄地球像一位無私的母親把她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是人類的野心和貪婪已經使地球母親不堪重負,遍體鱗傷了。難怪宇航員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易碎那句話。)
⒅同學們,宇宙不是大的很嗎?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住哇。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⒆課文中是怎樣說的?誰來讀讀這段話?你們對這段話是怎么理解的?
⒇既然我們不能移居,那我們只能怎么做?
⒇說的太好了,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板書:保護地球,造福人類)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聯系實際,情感升華
1、老師看同學們都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這樣吧,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可以是對地球媽媽說的或是對人類、對自己的一句話寫在課題上面。
聯系實際,提升情感,使每一個學生明白: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以小練筆來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只有一個地球”的認識,并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2、把你寫好的,說給大家聽,讓大家傾聽你們心靈的呼喚。
師評:地球媽媽聽到了一定會欣慰的。
3、同學們,你們真情的呼喚真的感動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媽媽含淚的微笑,善待地球,珍愛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4、實踐作業:
成立環保小分隊,擬定一份保護地球母親的活動方案。
【板書設計】
可愛
只有一個地球 保護地球,造福人類
易碎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篇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要求: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了解課文從那幾個方面介紹地球概況的,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情朗讀課文。查找搜集有關環境保護(或者人為破壞環境)的資料,提出合理化建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導入新課,給課文分段逐段深入學習,使學生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通過讀來理解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地球儀,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大家知道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
2、今天,我們來學習第9課。
二、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
2、學生默讀思考: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可以分幾段?各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討論分段,歸納段意。第一段:(1、2)地球上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第二段:(3、4)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第三段:(5---7)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四段:(8、9)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指四名學生分段讀課文。
四、讀通課文,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理解“遨游”宇航員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的?
(2)理解“晶瑩透亮”“水藍”。
(3)理解“遙望”。找出它的近義詞。
(4)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5)理解“半徑”“一葉扁舟”。課文中從哪些方面說明人類活動范圍很小?
3、齊讀第一段。
五、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
2、默讀第二段。思考: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課文講了哪幾方面?
3、討論。
(1)理解“地質”,礦產資源的形成需要經過多長時間?人類又是怎樣破壞礦產資源的?
(2)理解“生態”找出這一段中的關聯詞語,說說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指名讀句子。
4、小結:第二段主要從礦產資源、水資源、大氣資源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破壞。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兩種:一種是不能再生的,如:礦產資源,它們是經過漫長的時期的地質變化形成的;一種是可以再生的,如:水、森林、生物、大氣,這類資源本來可以給人類做貢獻,但因為人類隨意加以破壞,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它們就不能再生了。這樣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威脅。
5、齊讀第二段。
六、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理解“枯竭”“基地”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說明 ,人類不要指望在破壞了地球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七、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2、討論:
(1)理解“目睹”,為什么宇航員說地球既可愛又容易破碎?
(2)理解“別無去處”。為什么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3、齊讀第三段。
八、課外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什么?
2、學術交流所查找的資料,提出改革建議,小組合作整理材料,形成調查報告。
作業設計:
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9、只有一個地球
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
自然資源有限。
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篇四
m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盤點“讀讀寫寫”中有關本課的詞語“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2n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o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p4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教師搜集有關地球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
第 一 課 時
學習導語,明確要求
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的相處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課文,先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學習本組課文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圖引入,初讀全文
m看一組有關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簡介地球。
n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字詞先自己想辦法試著解決。
o學生自由讀課文。
p出示要求讀寫的詞語,認讀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詞語意思。
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m默讀課文,然后跟周圍的同學討論: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n交流反饋:可以選擇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方面來向大家匯報,并朗讀相應的段落: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第5至7自然段);
人類應保護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m根據梳理的幾方面內容,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n聯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
o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樣子非常──(美麗壯觀),但同宇宙相比又是顯得非常──(渺小)。她所蘊含的──(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文章向人類發出了呼吁──(只有一個地球)。
課后作業,抄寫詞語
抄寫“詞語盤點”中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 二 課 時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m聽寫本課要求讀寫的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字。
n指名學生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閱讀就是用心靈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問問自己:是否高興了、著急了、痛心了、氣憤了或是擔憂了?把觸動你心靈的詞句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塊研讀,深究題意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條條顫抖的波浪線條記下了你們心靈震動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感悟大家畫下的詞句。
m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讀。
(2)渺小:地球的半徑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說地球“渺小”,你認為有道理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顯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學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n感悟自然資源的有限。
(1)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礦物資源面臨的危機。
①明白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②從“幾百萬年、幾億年”感悟礦物資源形成時間的長及來之不易。
③從“不加節制”等詞感悟人類無知的破壞。
(2)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資源遭受的破壞。
①理解“本來”在句中的作用。(“本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它突出了這些資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點,強調了現在已經不可再生)
②品讀句子: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a.舉例說說什么是“生態災害”?
b.補充有關生態災害的資料,加深理解。
③指導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o感悟無法移居的事實。
(1)品讀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別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了“40萬億公里”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小的范圍,也告訴我們這個范圍以外的情況,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和嚴謹。
②感悟最小的范圍,即“40萬億公里”有多遠?(以前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公里,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么一估計,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
③指導朗讀。
(2)了解有關“移民基地”的設想。(教師可介紹有關火星和月球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種設想是遙遠而困難的事情)
p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其實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災害等。這句話表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同時更體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擔憂之情)
q結合課題小結,齊讀最后一段。
讀寫結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個同學了解到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這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說,對人類說,或者對自己說吧?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吧!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說理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一些知識。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楚、內容淺顯、主題鮮明。通過教學,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保教育,同時培養其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獨創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一、整理思路,活用文本
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只有一個地球》思路清晰,從寫作順序入手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文章的布局進行系統的了解,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預習的時候,我注重讓孩子們說說,文章講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內容?課上,讓學生隨心所欲談談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認識,在七嘴八舌中,文章的大致內容也便一一明朗起來。
二、切入中心,重點議讀
一篇文章往往包蘊著豐富的內涵,若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范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在教學中,我圍繞保護地球這一中心主旨進行教學。通過讓孩子體會地球媽媽的可愛溫柔,地球資源的有限,破壞后無法移居進行思考,讓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資源。層層遞進進行思想的升華提高。
尤其是在處理有限資源環節。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地球資源的資料了解地球資源現狀,了解人類對地球的肆意破壞,了解地球面臨的生態危機,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認識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發出“保護地球”的呼吁。
三、鼓勵表達,訓練思維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在講課的最后,我讓孩子談談:你想對地球、對人類、對自己說些什么?由于有了前面認識上的升華,所以學生的思維馬上被調動了起來。
王杉:我想對地球媽媽說,地球媽媽,非常非常對不起,你慷慨無私的為人類提供資源,為人類做貢獻,但我們人類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你,我代表人類向你說聲對不起。
于佩杰:我想對大家說,保護地球吧,她是我們的家園。
王澤泰:我想對地球說,地球媽媽,對不起。昨天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一根頭發,我決定明天為您美容。
楊明昊:我想對自己說,愛護地球就是愛自己
……
60個孩子就有60個不同的回答,60個回答就有60個不同的認識,孩子的回答雖然稚嫩,但發自內心,感人肺腑,我想,聽了這樣的話,地球也會欣慰的露出笑容。。
【本文地址:http://www.nehjyms.cn/zuowen/223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