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援滬醫療人員事跡簡介 援滬醫療隊篇一
緊要關頭,有召必應!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于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全市約有14萬名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在厚厚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包裹下,全副武裝的他們每天穿梭在各個小區。
這是一張張無法被人看清容貌的臉,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見他們穿著防護服進進出出,爬上爬下,全身濕透。
在這場嚴峻的“戰疫”考驗中,志愿者們正和廣大基層干部一起承受巨大的壓力,沖在了第一線。
天剛蒙蒙亮,家住上海嘉定馬陸鎮的高偉趕忙從床上爬起。這天是3月31日,是高偉作為志愿者趕赴馬陸鎮雙單路上一封控小區做志愿者報到的日子。
高偉開始認真地做消殺,然后熟練地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頭罩、口罩等防護裝備,他發覺身體一下沉重許多。一番收拾后,對著鏡子,他比了個愛心,用他那不清晰地發音,艱難地說出“加油”二字。
10歲那年的一場意外損傷了高偉的聲帶。防護服和口罩加身后,他隔著防護屏障溝通更顯費勁,因為這需要更大的音量,更清晰地用力發音表達。但高偉說,這些困難磨滅不了他主動投身抗疫一線,回報社會的信念。
這幾日的上海有些倒春寒。一大早,高偉騎著共享單車奔向了他接下來幾天將要投身的“戰場”。
上午8點不到,這位背后寫著“小偉”再畫上愛心符號,化身“大白”的高偉已提前到達,出現在小區核酸檢測預準備現場。這天,他的工作服務時間將是24小時。根據安排,疫情特殊期,實行的是工作24小時,隨后再休息24小時的特殊工作制。
接下來的幾天,他將負責封控小區內的陽性確診病例同住的次密接樓。而這天上午,就有醫護來到小區,要對封控樓內的全體居民做一次核酸,高偉負責的封控樓則是由醫護上門進行核酸檢測。
高偉要做的,是提前對這樓內260余名居民做好宣傳,在群內及時發布告知,確定大家的需求,有無特殊情況,并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檢測二維碼登記。一切忙完,他又迅速加入守樓執勤,維持現場核酸秩序,防止有人員走動產生交叉感染。
援滬醫療人員事跡簡介 援滬醫療隊篇二
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疫情面前每名醫務人員都是一名戰士!這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勇于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松江區新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病房護士長龐紅宇就是其中的一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她積極參與集中隔離點、核酸采樣點、疫苗接種點等方面的防疫工作,只要黨組織需要,她每次都是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沖在抗疫第一線。
3月初的凌晨寒風凜冽,龐紅宇與同事們來到了位于九亭鎮某小區門口進行核酸采樣,作為采樣小隊的領隊她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完成2000多居民的核酸采樣任務!3人掃碼3人采樣,她有條不紊安排著工作,指導志愿者將混亂的人群變成了整齊的3支隊伍。當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她會耐心和對方溝通、解釋,取得對方的理解;當遇到小朋友鬧情緒時,她會細心指導家長并小心地采樣,減少小朋友的不適感;對無法下樓的居民,她還協調1組人員上門采樣,解決了居民下樓難的問題。從凌晨3點多一直持續到上午9點多,沒時間吃早飯、上廁所,大家都咬牙堅持著。等到居民逐漸減少,她指揮工作人員分批次進餐和休息,避免了核酸采樣的中斷。居民們對他們的工作連連稱贊:“醫務人員太辛苦了,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得到居民們的肯定,她覺得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此輪疫情,應急核酸采樣工作變成了醫務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應急核酸采樣隊員的她幾乎每天都出現在采樣點上,長時間的采樣動作讓她腰酸背痛,每次出發前她都把止痛藥膏貼滿后腰及手臂。同事們看她那么拼命都笑稱她為“龐鐵人”,她笑著回答:“我是一名黨員,黨員肯定得往前沖啊!”
4月2日,還在新浜鎮某個村里采樣的她接到工作任務,需要她馬上前往新開的集中隔離點駐點擔任醫療組負責人。接到任務后,龐紅宇加快速度完成手上工作并立即驅車趕往集中隔離點,到達點位后她迅速開始投入工作:檢查三區兩通道、污水管道、地漏、房間內設施、醫廢點、一脫、二脫區等。由于點位人手不足,她幫忙一起搬運、歸類、整理防疫物資。第二天下午3點,兩天一夜沒合眼的她迎來了集中隔離點的第一批被隔離人員。隔離人員入住后,遇到看病配藥困難等問題,她就聯系醫院,利用微信平臺幫助隔離人員遠程掛號、配藥,解決了燃眉之急。
為了更好開展工作,有時她只休息2、3個小時,連吃飯都顧不上。她嚴格指導點位上的醫護人員、酒店客房組及其他工作人員做好相關防疫工作、落實院感防控并組織相關人員培訓、考核等。她用負責、嚴謹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集中隔離點上所有工作人員的認可。
“你好,這是我爸爸的接種碼,他90多歲了,腿腳不方便,請問你能幫忙到他身邊接種嗎?”“可以的,請你出示一下他的身份證,報一下手機號,我準備完物資就過去給他接種。”這樣一位特殊的接種者拉開了當天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序幕。龐紅宇跟隨著老人兒子的腳步,來到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身邊。天氣冷,老人穿得比較厚,注射疫苗時不是很方便,但是在龐紅宇的指導下,老人順利完成了接種,她細心交代著注意事項,囑咐完后回到了注射區。這樣的場景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在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專場,而這也只是她工作中出現的一個小插曲,事情雖小卻溫暖人心。一路走來有心累、有病痛、有困難、有歡笑、有委屈,但這些都打不倒她,心中的信念支撐著她,胸前的黨徽時刻提醒著她:自己是一名黨員,要沖鋒在前,起到標桿作用。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黨員在危難時刻要挺身而出的誓言。
援滬醫療人員事跡簡介 援滬醫療隊篇三
永葆初心跟黨走。作為一名xxx員,俞敏君始終把個人的工作融于黨的事業,把個人的追求融于患者的需求,時刻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戰“疫”打響后,作為社區核酸檢測陽性復核追蹤采樣小組負責人,俞敏君迎難而上,與時間爭先、與病毒賽跑。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放下對家中父母和一對雙胞胎孩子的牽掛,天天吃住在單位,帶領團隊成員一刻不停地奔忙在復核追蹤的路上。從一個個村居大篩查、一幢幢封控樓道上門采樣,到大篩查后復核初篩陽性人員的采樣,這些工作風險大、時間緊、任務繁重,可是俞敏君沒有退縮,化壓力為動力,加快速度鎖定目標,守護萬家安康。
那段艱難時期,俞敏君保持24小時手機在線,以便第一時間接收上級工作指示,及時回復各類采樣信息并落實采樣任務。晚上出發采樣,次日早上回單位是常有的事。從村居到小區,復核工作不僅需要腦力,更考驗人的體力和耐心。無論接收工作任務還是梳理采樣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俞敏君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工作細心,服務更貼心,遇到團隊成員有困難的,總是主動關心,盡力照顧好每一個成員。
疫情防控進入攻堅階段后,泖港鎮成立了一支環境消殺隊伍,俞敏君既是指導人員又是消殺人員。消殺隊伍是沖在最前面的隊伍之一,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遇上人手不足的情況,他時常背著幾十斤藥水桶跑上跑下,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的全副武裝下,對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家里以及鄰近的外環境進行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
作為指導人員,俞敏君經常下到村居、環衛所對消殺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包括不同場所采用的不同消毒方式、消毒的頻次與要點、消毒液的濃度配比及其配置方法、消殺的注意事項等,每個工作流程他都耐心細致講解,做到滴水不漏。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中心陸續負責一些集中隔離點的醫療工作。每一次場所籌建、場地布局、人員培訓,俞敏君都參與其中、親力親為。信息組、醫療組、消殺組、志愿者組、酒店工作人員組,每一個工作組的成立到工作流程細化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集中隔離點,他的角色隨時在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兩者之間來回切換。
俞敏君就像一位大家長,集中隔離點有他指導,工作如有定海神針。記得有位小女孩入住隔離點后心理狀態不穩定,俞敏君得知情況后,馬上上門安撫她的不安情緒,并第一時間聯系她的父母過來做思想工作。經過他的一番努力,女孩的情緒恢復平穩并順利完成了14天的集中隔離。在集中隔離點工作,有時要待上一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但俞敏君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樂觀地做著每項工作,這種工作態度也感染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只有信仰,才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實。”這是俞敏君常說的一句話,更是他這次抗疫工作的真實寫照。他以一個xxx員的情懷,一個管理人員的果敢,一個醫生的職業操守,落實著社區疫情防控的每一項工作。如果黨組織是一個熔爐,他就是那塊需要錘煉的鐵,全身心地投身于偉大而光榮的衛生健康事業之中,用愛落實責任,用行動踐行誓言!
援滬醫療人員事跡簡介 援滬醫療隊篇四
“我們一周內把公司核酸檢測的能力提升了5倍。”“醫院管理9個方艙,服務4個隔離點,派出3萬人次采樣,采集了3000萬份的核酸樣本。”“我告訴每個人,志愿者唯有純粹,方可致遠。”……6月21日上午,浦東新區舉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本輪疫情期間演繹偉大抗疫精神、集中詮釋城市精神品格的典型代表從抗疫一線走到臺前,講述了他們的經歷。
這場“大上海保衛戰”中,醫護人員是最先響應的群體之一。9個方艙、4個隔離點、1個護理醫院、3萬人次、3000萬份樣本——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羅列的不僅是數據,更是所有投身抗疫工作醫護人員的艱苦付出。
“我們醫護人員疲憊的身軀但是勇毅的眼神,至今震撼我的心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會說,白衣執甲向險行,生命欲燃濟蒼生。”回首這個春天,陳義漢心情依舊難以平靜,“從初春到仲夏,東方醫院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抗疫重任,醫護人員展現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和公立醫院的責任擔當,我深感光榮。”
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樓敬偉講述了如何完成臨危受命的核酸檢測“加速度”任務,“如果沒有各方的幫助,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公司凌晨兩點開完緊急會議后兩個小時內,相關部門調配的首批35臺設備到達實驗室;當天晚上100臺機器到位,氣膜實驗室模塊也從全國各地急送而來,硬件通量硬是在一周之內實現了大幅擴容。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口,則由浦東新區文明辦、區志愿者協會緊急協助,在浦東文明、浦東發布等多個平臺發布志愿者招募令。短短1個小時,首批來自張江藥企的志愿者18人就已入駐實驗室,當天合乎條件能夠參與排班的志愿者數量就超過200人。
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凝聚起同舟共濟、共守家園的精神力量。本次抗疫斗爭中,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哲昕主動加入小區志愿者團隊擔任搬運組組長,還拉起了一支“精銳隊伍”,為居民搬運生活物資。“等到未來歲月靜好的時候,想起自己曾出過一點點力,內心也會平靜而快樂。”他說。
“面對這一輪的疫情,區委、區政府全戰線統籌文明創建、社會宣傳、志愿服務等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大上海保衛戰’。尤其是對于典型人物溫暖無私、勇于奉獻的高尚精神品質的傳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部長黃瑋表示,一個典型就是一束光,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進一步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并通過精神文明建設來凝魂聚氣、凝心聚力,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城市重整行裝再出發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援滬醫療人員事跡簡介 援滬醫療隊篇五
4月初,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關于全力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援滬醫療隊緊急動員,組建醫療隊集結出發馳援上海。
致公黨皖醫支部黨員陳興無系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副教授,他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醫療志愿者隊伍,并于4月6日與隊友們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線,正式進駐上海崇明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整建制接管d區。
陳興無與隊友們夜以繼日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通力合作,優化醫療、護理、后勤保障等流程,進行對癥治療、病情監測,給予每一名患者精心診治和護理,輔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勵,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愛。至4月11日,d區已收治在艙患者692人,為安徽省4支援滬醫療隊收治患者最多的團隊,在復興館方艙醫院中率先實現滿艙。在艙患者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68歲老人,年齡最小的8歲。
陳興無博士師從鐘南山院士。從事醫療事業20多年,在本職工作中,愛崗敬業、熱情服務病人,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奉獻自己的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陳興無響應院領導號召,積極投入到疫情控制與救治的最前線,多次參與發熱門診疑似病例排查、會診工作,全力配合醫院防控領導小組應對疫情。作為一名致公黨員,他積極參與支部組織的各類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多次前往金寨縣前畈村開展“服務百姓送健康”義診扶貧和皖醫xxx部組織的“踐行十九大精神,同心送溫暖,走進龍泉村”義診活動。2020年被致公黨安徽省委評委“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
陳興無現已50多歲,平時不善言辭,但他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默默地用奉獻彰顯白衣戰士的責任和擔當,用平凡的身軀筑起生命健康的防線,為打贏上海抗疫攻堅戰貢獻力量。
抗疫的感言01-12
【本文地址:http://www.nehjyms.cn/zuowen/225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