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征讀后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征讀后感【精選3篇】一
長話短說,先拋結論:戰爭史詩大片《血戰湘江》故事不拖泥帶水,極速狂奔血戰到底,不失為一部節奏鮮明風格很硬的史詩電影。
縱觀長征史,血戰湘江這段歷史是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轉折點,或者說分水嶺。女導演陳力這部戰爭史詩大片《血戰湘江》大可以用“悲壯”和“慘烈”兩個詞匯來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是歷史片,但《血戰湘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風格鮮明氣質硬朗的新主流電影。譬如,盡管該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細節,但對故事主線的陳述和情節推進上絕不拖泥帶水,而是通過時間節點和戰爭的場面進行快速推進。
所以,看《血戰湘江》這部電影時,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隨著故事的快速推進極速奔跑,內心沉浸在兩軍交鋒、戰役場面上不能自拔。這是一種很刺激的觀影體驗,這也意味著,你全身每個細胞都被劇情帶著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實上,和那些媚俗、無聊、商業的愛情電影不同,這也是一部很不適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氣質,或者說讓雄性荷爾蒙、腎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線上升,或者讓自己很Man的話,我建議你來看這部片子。
因為,這部電影節奏很快,風格很強,很有《血戰鋼鋸嶺》的味道。但和《血戰鋼鋸嶺》中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并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不同的是,這部《血戰湘江》戰爭格局更大,氣質更硬,戰爭場面更慘烈。身為一個戰士,兩軍對壘,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子彈擊中,倒地赤紅的血水里。
在某種意義上說,《血戰湘江》中的戰爭場面中,多次出現戰士倒在血水中的場面。戰士倒在血水的'瞬間,血水涌上尚有余溫的肉體。前一刻,戰士還是熱血之軀,下一秒就變成了冰冷的尸體,此中悲壯,慘烈程度,非語言所能形容。
孫子兵法有云:“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一方面紅軍戰士迎接國軍的阻擊,一方面是大部隊極速奔走,橫渡湘江。所以,就《血戰湘江》這部影片來看,在冰與火的體驗中,影片充滿極速狂奔血戰到底的戰爭氣質。這樣的氣質,發人深省,讓人側目,卻又不敢掉以輕心。
換言之,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單位創作拍攝的這部戰爭史詩片《血戰湘江》的出爐,既是一種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回歸,也是理想主義者對信念的終極堅守。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長征讀后感【精選3篇】二
說起紅軍,大家一定能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期以來,“艱苦奮斗”,“視死如歸”,“勇往直前”……這些詞語我們已耳熟能詳。而我覺得最能將這些詞語發揮極致的就只有我們的紅軍戰士。就在那段風雪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爬雪上過草地的艱苦程度超乎了我們的想象。
這個國慶,我再次讀了這本書——《紅軍長征》。書里,紅軍戰士那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精神讓我感動落淚。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趁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墊后,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后,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們撤退時,湘江已被國民黨封鎖,他們又餓著肚子退回山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中中了敵人的子彈。但他依然堅持到底,命令其他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最終被敵人抓住,壯烈犧牲,年僅29歲。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愛的戰士啊!如果沒有了陳樹湘這樣的戰士,這場戰役如何能取勝?如果沒有了千千萬萬個陳樹湘,長征能勝利嗎?正因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大無畏精神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我們的長征才能勝利。要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紅軍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收益匪淺。
在我心里,紅軍是可愛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讓我們永遠傳承紅軍的精神,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
長征讀后感【精選3篇】三
升上初中后的第一次月考,老師拿了一本書給我閱讀,書名叫做《為自己出征》,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述著人生的路途不免遭遇許多障礙,我們必須想出各種辦法來克服它。
當我剛開始瀏覽這本書的頭一篇時,心里認為這不過只是一本普通的故事集。然而當我第二、三篇往下看后,就愈發有了不同的感觸。如同作者說的: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必定會有失誤、挫折的時刻。在旅程剛開始的時候,身邊或許有些人會給你一些協助,在那之后,我們就必須知曉人生旅途中不同的階段的秘密,學會如何完成這趟多采多姿的旅行﹗
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無所不在的社會,有不少年輕人,因為遭遇挫折與不滿,無法面對現實的種種挑戰,竟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是作出令人遺憾終生的決定。如果我們遇到了自己不能克服的難題,為什么不去尋求身邊的親朋好友的協助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也是很好嗎?
閱讀能夠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的確,隨著人生閱歷的深淺,同一本書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與價值呢﹗我們可以試著在不同的階段,讀讀以前曾經感動過有過觸動的書,或許會讓我們有另一番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nehjyms.cn/zuowen/4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