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一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里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打開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獲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二
我們窮盡一生追求內心的喜悅,卻往往把快樂誤認為喜悅。忙于奔波,忙于勞碌,以為擁有一件新衣就會喜悅,但當流行趨勢改變后,剛剛感受到的快樂又被想要下一件衣服的欲望擠了下去。其實我們人生中大部分煩惱都是源于自己。
所謂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擺脫思想、情緒和身體對我們心靈的操控,從桎梏中解脫出來。要得到解脫,釋放真我,首先要和我們的身體和解。正如文中所言,“我們雖然講‘突破身體的障礙’,身體卻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之路,所以才要傾聽身體的訊息,跟身體聯結。而為了把這條路修直、修正,我們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就像一輛馬車也需要好好維護一樣,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時,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如此,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適當的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油炸食品好吃,涼飲料解暑,但對于我們的身體毫無益處,就應當克制小我的欲望。如果我們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保持良好的情緒,不僅于自己身體有益,也對我們的人際關系有好處。人感到憤怒的時候,胃最不舒服,感到悲傷的時候,肺部會難受,焦慮的時候,喉嚨發干發痛。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也要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情啊。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都會流動,一個抑郁難過的人,散發的就是負面能量,負面能量影響到其他人,也會干擾他人的情緒。誰會愿意和一個常常散發負面能量的人做朋友呢。
老人說,指責他人的手,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當若菱抱怨志明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自己時,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別人的其實是若菱自己。所以當我們為別人的某些行為感到憤怒的時候,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做的不好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我以前覺得心想事成是無稽之談,怎么可能想一想就成功了。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心想事成的關鍵——“要言行一致,不要說的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當你想得到一樣東西,用力奮斗就是了,這個道理無論怎么說都是對的。
最后,真誠的對待我們自己,熱誠的活著,我們都會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也改變了我一些從前的看法。“親愛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就和“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大不相同。因為父母是命中注定的,是唯一的,他們對你的愛不會摻假,不求回報,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自己結交的,可以說每個人的每一個朋友的結交,都是有目的性的,且不說朋友會經常隨著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而更新,對于朋友的好壞也不是那么容易區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也許會不求回報的幫你,但是絕不會在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幫你的!
書中還說,每個人的本我都被層層包裹,深深地藏在同心圓中,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色扮演。現代人都說活得很累,試問,每天演戲會不累嗎?網絡中,角色扮演的游戲很流行,也許大家在扮演他人時才可以體現本我吧。畢竟,沒人會在虛擬世界中監督、評價你的一言一行。
愛、喜悅、和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又有幾人真正在追求這些,又有誰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這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利”字使得多少人疲于奔命,又使多少人身敗名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實,愛、喜悅、和平,真的很簡單!爭名逐利沒有盡頭。簡簡單單生活,安心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沒有你是可以的。
我是誰?我不是誰?這兩個白袍老人的問題,我已有了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一個看不見得牢籠中,放不開手腳,害怕碰壁。這個牢籠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們心中的榜樣。每個人都說過,至少心中暗暗想過,將來要成為某某。可是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了那個某某,這就夠了,為什么你還要去當別人的翻版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可取代的。
活出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風范!
思想改變態度,態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轉變自己的思想,以愛、喜悅和和平的思想充實自己,以愛、喜悅和和平的態度對待別人,以愛、喜悅和和平的行為處理事情,你的命運也必將會充滿愛、喜悅與和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四
前世500次的回眸才獲得今生的1次遇見,誰遇見誰都是一種緣分,何況是自己呢?其實你了解自己嗎?其實你有真正的遇見過自己嗎?其實你沒有。你還擁有你的未知。
總有些喜歡難以言喻?對于這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喜歡。看著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莫名的沉靜。
在讀這本書前我就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于平淡的躊躇關頭,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么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
讀了之后,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么,我覺得書里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財富、健康,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平和。
愛,喜悅,和平是全書的主題。這本書以主人公若菱的感情和工作為主線,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這些道理通過若菱與一位老人的對話融會在故事里,并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作者的引領,不自覺地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應該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情?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喜悅,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讓我明白了我們喜歡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或討厭某個人某個事物,其實都是內心的一種投射和需要。
它教會我健康的呼吸方式,它教會當我產生不好的情緒時,要往內看,看看自己是否是沒有去接納臣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是真正產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讓自己在困境中不再糾結。
它告訴我“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
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我們往往看清了他人,卻看不清楚自己。其實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其實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心境。這世界的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的事。或者一直認為是自己的事情,結果發現都不是。所以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五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討都市人應該怎樣更好生活的書,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而又貼近生活的道理,讀完后感覺經歷了一場不錯的心靈之旅。
當我翻看這篇小說時,我被一個又一個問題所迷惑,我是誰?我要什么?我快樂嗎?我應該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情?
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對于“你是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每當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像書中說的,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真正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所以導致我們的不快樂,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給出一個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那么內在的自我,不管它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大多是因為你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發生,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發生,就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頭喪氣,自暴自棄,那是為什么呢?由于沒能看清自己,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就如我們為了喂養自己身體所需的“勝肽”,而制造一些事端產生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去直面它,而是順從滿足它,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它,就像所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打開的話,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要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所有的外力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人生在世,難免都要經歷這些,雖然有很多自己無法改變,但是最終決定人生的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境,我們更應該學會勇于面對,不放棄。
心境決定人生,就像書中那位老者臨別時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無論在人生的高峰還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態,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對生命中經歷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悅就會由心而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六
工作之余,喜歡讀一些書讓心靈沉淀,其中記憶最深,感觸最大、收獲最多的當屬《遇見未知的自己》。萬分感謝同事的推薦,才使我有機會遇見這本書,也遇見未知的自己;當朋友讓我推薦好看的書時,我也會毫不猶豫的推薦這本尋找真我的智慧之作。
這本是從四個問題入手:1、我是誰?2、我到底要什么?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到底追求什么?3、什么事“真我”?4、我們為什么會失去與自我的連接,不斷原理自己?這些問題聽起來比較遙遠、晦澀,甚至可笑,但是作者張德芬通過一次次與智慧老人的對話,循序漸進、層層剖析,不動神色地把它們描述得生動、形象、具體,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結合現實生活、思考“真我”。
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財富、健康,最終目的應該是追求內心的喜悅和平和。可是,在物欲橫流的新時代,我們忘了初心,在追求權利、財富、榮譽、職務等事物的過程中,喪失了內心的喜悅和平和,常常變得不快樂,就像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說的“活著好累啊”。
書中的智慧老人給出了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最后的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想要快樂,就需要平靜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愉悅的路。
智慧老人畫了一張圖譜,概括了我們失去真我、遠離真我的四個原因:身體、情緒、思想和身份認同的障礙。他告訴我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權利、財富、榮譽、職務,都是真我的附屬品,都是暫時的,不會讓自己真正愉悅,關注“真我”,讓身體、情緒、思想和身份認同得到舒適、滿足,才能感受到真實的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愜意、幸福。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句話給我印象極深,一開始沒讀懂其中的奧秘,有點一知半解,直到看到楊絳先生的一段話,才恍然大悟,“外面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追求內心的喜悅、和平,把握人生圖譜的走向,活出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00字篇七
其實讀這本書已經三天了,現在已經是第二遍了。之所以現在才想起來要寫點東西是因為剛開始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所縈繞,感覺每一處,每一章,每一個過程都與目前我的心境如此的吻合,就好像一個雜亂的毛線球終于有人要來重新整理了。你說他是雪中送炭也好,久旱逢甘露也罷,總歸是為我這將要窮途末路的人點燃了明燈。
而當下這種興奮的情緒有些些的平復,再加上考慮到目前的我所處的狀況,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以激勵,以共勉,學以致用。
當下的我常常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每當看到可疑的事情發生,心中總會產生懷疑,被欺騙,憤怒,傷心,被侮辱的情緒。書中說這是我的一種固有模式造成的,是我體內的那個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負面情緒的勝肽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種惡性循環。自己不斷地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試圖從這些事情中找到可以懷疑的,被欺騙的事情,然后產生憤怒,傷心,不平等等負面的情緒。
那么按照書中所說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消除勝肽的這種毒癮:首先是靜坐,念經,靈修;或者瑜伽,工作坊;這兩種似乎對我來說也不是那么合適,我也沒有宗教信仰,更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練什么瑜伽,更別提什么工作坊了。所以我也采取最貧民,也最實在的一種方式,寫下一句話:我看我在尋求xxx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自己的潛意識聽的,從而讓自己看到它,接納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于我來說這句話就應該是:我看見我在尋求懷疑,被欺騙,被侮辱,被忽視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他的需要。
另外一種消除勝肽這種毒癮的方法就是寬恕。這對于我來說不陌生。因為在事情發生后我就是這么做的,懷著感恩的心去寬恕一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相應的功課要做,而曾經背叛你的那個人就是幫助你完成功課的。看看目前你的周圍,你的一切肯定有很多東西是因為她(他)而來的。所以懷著這樣感激的心去原諒別人,從而使你的心胸更加開闊,讓你的潛意識變成表意識。
書中還提到如何應對小孩子的情緒,其實成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你遇到某些事情,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同樣要接納它,理解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本文地址:http://www.nehjyms.cn/zuowen/2171378.html】